杨存中
杨存中身材魁梧,性情沉鸷,少时机敏,背书数百言,力气超人。娴习孙武、吴起兵法,善于骑射。宣和末年,群盗四起,杨存中应募从军击贼,积功至忠翊郎。靖康元年(1126年),与张俊、田师中随从信德府守将梁扬祖进京勤王,升任阁门祗候。建炎二年(1128年),杨存中在嘉兴征讨贼寇徐明,嘉兴赖以保全,升任荣州刺史。苗刘兵变时,随张俊前往救驾。后历任贵州团练使、御前右军统领、文州防御使、御前中军统制等。绍兴元年(1131年),随从张俊讨伐李成。绍兴二年(1132年),升任神武中军统制。绍兴三年(1133年),讨平妖贼缪罗。绍兴六年(1136年),协助韩世忠攻打伪齐皇帝刘豫,名震北方。绍兴十一年(1141年),濠梁战败,因柘皋战胜之功,而免去濠梁战败之过。绍兴二十年(1150年),受封恭国公。绍兴二十八年(1158年),官拜少师,位视枢密使。杨存中在殿中任职二十五年,权力恩宠日盛。乾道二年(1166年)去世,时年六十五岁,追封和王,谥号武恭。

杨存中(1102―1166),本名杨沂中,字正甫,代州崞县(今山西原平)人,宋朝将领。

杨存中身材魁梧,性情沉鸷,少时机敏,背书数百言,力气超人。娴习孙武吴起兵法,善于骑射。宣和末年,群盗四起,杨存中应募从军击贼,积功至忠翊郎。靖康元年(1126),与张俊、田师中随从信德府守将梁扬祖进京勤王,升任阁门祗候。建炎二年(1128),杨存中在嘉兴征讨贼寇徐明,嘉兴赖以保全,升任荣州刺史。苗刘兵变时,随张俊前往救驾。后历任贵州团练使、御前右军统领、文州防御使、御前中军统制等。

杨存中身材魁梧,性情沉鸷,少时机敏,背书数百言,力气超人。娴习孙武吴起兵法,善于骑射。宣和末年,群盗四起,杨存中应募从军击贼,积功至忠翊郎。靖康元年(1126年),与张俊、田师中随从信德府守将梁扬祖进京勤王,升任阁门祗候。建炎二年(1128年),杨存中在嘉兴征讨贼寇徐明,嘉兴赖以保全,升任荣州刺史。苗刘兵变时,随张俊前往救驾。后历任贵州团练使、御前右军统领、文州防御使、御前中军统制等。

绍兴元年(1131年),随从张俊讨伐李成。绍兴二年(1132年),升任神武中军统制。绍兴三年(1133年),讨平妖贼缪罗。绍兴六年(1136年),协助韩世忠攻打伪齐皇帝刘豫,名震北方。

绍兴十一年(1141年),濠梁战败,因柘皋战胜之功,而免去濠梁战败之过。绍兴二十年(1150年),受封恭国公。绍兴二十八年(1158年),官拜少师,位视枢密使。杨存中在殿中任职二十五年,权力恩宠日盛。干道二年(1166年)去世,时年六十五岁,追封和王,谥号武恭。

人物评价

总评

杨存中天资忠孝勇敢,历经大小二百余战,身受创伤五十余处。宿卫皇帝出入四十年,过错最少。宋孝宗因为他是宋高宗旧臣,对他尤其礼遇,常常称呼郡王而不直呼他的名字。父亲、祖父和母亲都死于国难,杨存中显贵之后,请示朝廷,祖父杨宗闵谥号忠介,父亲杨震谥号忠毅,分别赐庙叫显忠、叫报忠。又请求家庙、祭器,于是被允许祭祀五代,这是以前所没有的。祖母刘氏流落川、陇,杨存中日夜祈祷寻访,间关阻隔数千里,终于迎接回来。统驭军队宽而有纪,选用人才专以才能勇敢为标准,不私用部曲故旧。李显忠曾因罪过被贬斥,杨存中奏请任他为统制官,后来终于成为名将。曾经因为克敌弓虽强劲但难以蹶张,于是创制马皇弩,制工精巧,易发射远,人人佩服其精妙。曾经在凤山营造居处,十年而成,极尽山川之优美,后来献给朝廷,另外修建居室。又在湖山之间修葺亭园,宋高宗为他题写水月两字。所居之地建阁收藏皇上御书,宋孝宗为他题写叫风云庆会之阁。

历代评价

赵构:杨存中唯命东西,忠无与二,朕之郭子仪也。

脱脱等《宋史》:①杨存中出入淮甸,无大胜负,典兵最久,贵宠独隆,然颇能知几,不阽祸败,其亦有天幸者欤? ;存中魁梧沈鸷,少警敏,诵书数百言,力能绝人。 ;学孙、吴法,善射骑。

杨存中人物信息

杨存中本名沂中,字正甫,存中是宋高宗给他的起的名字。他出生在原籍代州崞县(今山西省原平市),少年时候就移居到了麟州(现陕北神木县)。他性格机敏,形貌伟岸,好读书,力大绝人。当时社会风气都是重文轻武,而他独以武功进士。宣和中应募前往信德府,成为小校。(《宋史》 杨存中传)

当杨存中才赶到信德府的时候,恰逢金军二次大规模南侵。赵构被他的糊涂老头子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节制各地的勤王军马。其中有张浚刘光世等人,也包括了杨存中的顶头上司梁杨祖。而杨存中也正式为宋王朝效力。此年5月,宋高宗即位。任命李纲为宰相,宗泽为大将。而杨存中则被任命为御营中军的一个队长,在御营中军统制张俊手下当差。

高宗即位后2个月,张俊被派讨伐各地叛军,而杨存中以高宗卫队军官的身份随高宗进围任城(今济宁),讨伐李昱。可惜刘光世久战不利,此时杨存中率领麾下小队骑军杀入敌阵,手刃数百人,高宗壮之。(《续资治通鉴》建炎元年)于是宋军士气大振,攻克任城。后,杨存中以功升任荣州刺史。至此,杨存中开始显示自己的名将气质。

建炎2年一月,金军三路攻入山东河南和陕西,而高宗听信奸人所言,退守扬州,留宗泽坚守东京。而西路金军在陕西被吴(王介)打了个大败亏输,而各地反对金军的起义也是风起云涌,此起彼伏。中路和东路的金军见势不好掉头就跑。此时宗泽建议高宗返回汴梁,联合起义军,以图复兴北宋之疆界。而高宗畏敌如虎,拒绝宗泽的正确建议,导致这个纵横沙场数十年的老将忧郁而死。而太行山附近的起义军马扩,赵邦杰部被缓过气的金军所消灭。而当年年末,金军继续渡过黄河攻克了大名,商丘,徐州等重镇,兵锋只指天长!次年一月,韩世忠刘光世败于金军,高宗仓皇出逃。2月又由镇江逃至杭州。这次杨存中以300兵坚守吴门(今苏州吴江县),保障了高宗南逃路线。结果这个居然成为了大功,杨存中升贵州团练使,领御前中军统领。这个时候,杨存中可以说是由一个小校逐渐成为了一个统军的将领了。

而高宗南逃以后,改杭州为临安。任命杜充(蠹虫也~)为江淮宣抚使守建康(今南京);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,守镇江;刘光世为江东宣抚使,守太平(今当涂),池州(今贵池)。企图依靠长江天堑偏安江南。唉,自古划江自守的都没好结果,这次也是一样。建炎三年10月,兀术指挥2路金军渡江而来。西路直指江西,刘光世不战先逃;东路过江后也是连克太平,建康,杜充投降了(的确蠹虫了)。12月攻克临安,高宗更是跑的不慢,已经由越州(今绍兴)跑到了海岛上。而这次杨存中在明州跟随主将张俊率领御营中军与金军血战,阵斩金军数千人。又一次帮高宗保障了逃跑的道路。高宗自然也是铭记在心。提拔他为文州防御使,代张俊指挥御营中军,成为当时的御营司五军之一的指挥官,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。

之前杨存中在各次战役中的表现也许只能说是勇猛不可当,加上运气不错,获得了一个不错的位置。感觉总有点难以服众。而从讨伐李成开始,我们逐渐看到作为杨家将的一员,杨存中的智谋和勇武并存的特点。

讨伐李成可以说是南宋渡江战役的开始阶段时候的战役之一。而李成我们也有必要介绍一下。

李成,雄州人。本是个弓手(冒充关老爷?),后作战勇敢,被提拔为雄县的知县。金军入侵的时候,他随张所等于金军作战,升至忠州防御使。靖康间,收罗河北败军,实力很强。后于兀术勾结企图灭亡南宋自立为王。建炎三年12月,随兀术进攻南宋,前突至鄱阳湖一线,声称要席卷江南。高宗遣神武右营右部统制杨存中,御营前军统制王燮,后军统制陈思恭以及岳飞讨伐之,命诸军由神武右军都统制张俊节制。张俊军到洪州,,先以不战示弱。李成军大将马进寻战不获,略退寻机突袭临安。张俊招诸将军议,张俊主张分兵迎击,而杨存中则认为现在我军处于内线作战,应集中主力击破敌之一部,再及其余。为此他提出如下计划:

以一部沿鄱阳湖西岸北上,牵制李成军主力。

集中主力歼灭当面之马进部,然后相机收拾李成军主力。

岳飞闻之,自告奋勇愿意担任北上牵制之重任(果然是英雄识英雄)。

计议以定,杨存中自请为前部,他率部于生米渡(今新建县)渡过赣江,出其不意的袭击了位于玉隆观的马进军前哨。马进不明宋军意图,不敢异动。而张俊率大军赶到时候,马进已经被 围困在筠河西岸的狭小地带中。

此时,杨存中又提出敌人被困,应在对方计划未定之时突击之;而他愿意率领骑兵绕道奇袭马进侧后,张俊则率领步兵在正面强攻。张俊听计,命杨存中率领骑兵绕至马进军西北,抢占要地西山。天一亮,杨存中率领骑兵冲高处杀将下来。马进大军大惊失色,回身来战。双方鏖战到中午,杨存中一直翘首以待的张俊的步兵由马进背后杀来,此时马进军力以乏,阵势大乱。马进军崩坏,被杀数万,被俘八千。

马进收拾惨兵退至奉新县,据险而守。杨存中身为先锋,披坚执锐,再战楼子庄。马进军大溃,向北败走。杨存中长驱200里,兵锋直指庐山。而此时李成为岳飞所困:进则岳飞扰于后,退则岳飞袭于前。有如鱼之长骨,如梗在喉,极其郁闷。

杨存中则在长江江岸和黄梅追上马进,三军鼓噪而进,阵斩马进。李成军更是军无斗志,越过大别山,跑到了淮河以北去了。至此,南宋获得了淮河西数十州,使得长江防线得到了巩固。而此战杨存中居功至伟,升宜州观察使,领神武中军统制兼提举宿卫亲兵,不再隶属张俊,成为一个方面的单独司令官。

(注:宋代的制度是诸将出征,临时指派一人为总指挥,号都统制。战事结束既销。建炎间设置御营司,升王渊为都统制,至此统制才成为常设官位。中,前,左,右,后神武五军皆设此官,上有殿前,马,步三都指挥使,次于枢密使。南渡之初,刘光世韩世忠,张俊都以都统制任方面军统帅,此时杨存中为神武中军统制比都统制低一等,但由于他兼任皇帝卫队司令,故权利实际不比上述数人小。而杨存中时年三十,资历尚浅,如此已经是殊荣了。)

绍兴三年(公元1133年)南宋军力大振。刘光世有军6万;韩世忠4万;张俊3万;岳飞23千;王燮13千;王渊1万。而杨存中的神武中军也由原先的三千变成了一万。但就精锐程度而言,杨存中的部队虽然不及岳飞韩世忠,但也是其他人所远不及的。

后来主管殿前司的郭仲荀和赵锡他调。杨存中受命代理事务。绍兴五年便除殿前司。殿前司是三衙之一,殿前司都指挥使是中央禁军的主要指挥官。是进次于三宰相之一的枢密使的重要军事将领。而杨存中年仍少,不称殿前司都指挥使,改称权主殿前司公事,统帅神武中军,侍卫亲军,殿前司禁军,合计达到2万多。已经和风头正劲的岳飞不相伯仲,成为南宋对外用兵的主力。

正当杨存中军力渐长之时,枢密使张浚也在策划北伐!

绍兴62月,韩世忠自承州(今高邮)楚州(今淮安)北上,夺取淮阳。张俊进屯盱眙,策应韩世忠刘光世进占庐州,合肥当刘豫正面;岳飞屯襄阳,相机直取汴梁;张浚自任大都督兼江淮诸路宣抚大使总督一切军政。而杨存中为后军,担任战略预备队。(风水)

历史上杨存中是怎么死的

杨存中(1102─1166),本名杨沂中,字正甫,代州崞县(今山西原平)人,宋朝将领。

杨存中身材魁梧,性情沉鸷,少时机敏,背书数百言,力气超人。娴习孙武吴起兵法,善于骑射。宣和末年,群盗四起,杨存中应募从军击贼,积功至忠翊郎。靖康元年(1126),与张俊、田师中随从信德府守将梁扬祖进京勤王,升任阁门祗候。建炎二年(1128),杨存中在嘉兴征讨贼寇徐明,嘉兴赖以保全,升任荣州刺史。苗刘兵变时,随张俊前往救驾。后历任贵州团练使、御前右军统领、文州防御使、御前中军统制等。

绍兴元年(1131),随从张俊讨伐李成。绍兴二年(1132),升任神武中军统制。绍兴三年(1133),讨平妖贼缪罗。绍兴六年(1136),协助韩世忠攻打伪齐皇帝刘豫,名震北方。

绍兴十一年(1141),濠梁战败,因柘皋战胜之功,而免去濠梁战败之过。绍兴二十年(1150),受封恭国公。绍兴二十八年(1158),官拜少师,位视枢密使。杨存中在殿中任职二十五年,权力恩宠日盛。干道二年(1166)去世,时年六十五岁,追封和王,谥号武恭。